大峡谷的腾飞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通发展变化纪实

2018-11-05 16:38:20 72

大峡谷的腾飞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通发展变化纪实

作者:新跃华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世界自然遗产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风景核心区,西与缅甸为邻,国境线长达449公里,北上西藏,南下保山,东与迪庆、丽江、大理三个州(市)相联。从北到南,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山夹持,怒江一水南投,形成了垂直高差两千至三千米,长达360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生活在这里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50多万各族人民,对改善交通,方便出行,始终有着异常强烈的渴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历届怒江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交通运输部全方位扶贫怒江、云南桥头堡建设、兴边富民行动等重大发展机遇,着眼于建设“怒江大交通网络”,大胆创新管理体制,不断理清发展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实践交通运输发展“三个服务”要求,大力改善路网结构,加快提高路面等级,使“怒江大交通网络”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时,公路建设还是一片空白,只有600公里人马驿道,靠蔑溜索、竹筏和猪槽过河渡江,境内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江并流”,群山纵横,峻岭蜿蜒,谷深林密,行路难,过江难,修路架桥更难,人们被禁锢在高山峡谷之中,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1956年8月,由国家投资,从内地调集专业施工队伍修建的怒江州第一条公路一瓦(窑)碧(江)公路正式开工,从此拉开了怒江公路建设的帷幕。但直到1989年的30多年间,怒江州的公路里程仅有1110公里,加上由于起步晚,修建时受财力物力的限制和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修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路面质量差,省管干线公路均为四级路,县乡公路绝大多数为等外路,无等级路,没有弹石路,更无油路,“有路难行,无路可行”问题十分突出。全州261个村委会(办事处)通公路率仅为9.31%,严重制约着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二年的全方位交通扶贫

怒江的贫困现状,怒江各族人民对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特别关注,1990年,交通部、云南省交通厅把怒江确定为扶贫联系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以交通为龙头的全方位扶贫工作。正是部、厅扶贫给怒江交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怒江州委、州政府及时提出“举全州之力,建致富之路”的号召,使公路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建设时期。

六片公路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六库通往片马口岸的唯一通道,也是怒江州扶贫公路“大十字架”框架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1995年11月开工,1998年完工。随着六库至片马公路的改造完成,片马———这个本地人口只有1700多人的边境口岸,对泸水县乃至怒江州的边贸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和公路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出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片马口岸财政收入占泸水县的51%,达3000多万元,口岸群众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200多元增至1250多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独龙江乡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交通部、云南省交通厅带着党和国家对独龙族人民的关心和厚爱,决心修建全长96公里的独龙江公路。这条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独龙族人民的致富之路。1995年国庆节,独龙族世世代代盼望的独龙江公路正式开工,居住在独龙江畔的4100多名独龙族同胞,每家派出一个代表从分散在独龙江流域的村村寨寨,自发汇集到乡政府所在地巴坡,通过无线电话传来的话音,了解山外正在举行的典礼的盛况。在独龙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前,1999年5月3日,专程前来出席中国“99”昆明世博会开幕式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了解独龙江公路建设情况后,为独龙江公路亲笔题词“建设好独龙江公路,促进怒江经济发展”。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提前一个月全线贯通。交通部原副部长李居昌、时任副省长牛绍尧等领导为独龙江公路剪彩,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公路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独龙江公路的全贯通使独龙族人民获得了第二次解放,加快了独龙江流域和独龙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二年来(1990年至2002年),交通部、云南省交通厅投入4.5523亿多元资金,新建和改造完成了12个扶贫公路建设项目,总里程达498公里,新建和改造完成2座永久性汽车大桥和18座人马吊桥。到2004年,全州通车里程比1990年增加1750公里,达到2860公里,并结束了没有柏油路、没有等级公路的历史。经过部、厅大力扶持和帮助,怒江峡谷天堑变通途,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路可行和有路难行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地推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

西部大开发加快突破“瓶颈”的步伐

进入新世纪,按照“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率先实现重大突破”的发展战略,怒江州“北上西藏、南下保山、西进缅甸、东连大理、丽江、迪庆,构建完善的大交通网络”工程随之全面启动:建设全长292公里的丙中洛至六库(G219怒江美丽公路)、保泸高速、怒江机场二级路、云龙至兰坪高速路、剑川甸南至兰坪高速路等,为水电、矿产、旅游等优势资源开发打好基础;修建贡山至德钦、福贡至维西、丽江至兰坪、泸水至腾冲四条滇西北旅游环线,把大理—丽江—迪庆—怒江—腾冲—德宏各精品景区景点串连起来,形成全省最具吸引力和最有旅游价值的“三江并流”黄金线路;努力促成修通贡山至西藏的公路,把边境一线用公路连接起来,形成千里国防大动脉;改造六库至片马口岸公路,使片马口岸成为连接云南通向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西北通道之一。

路面等级低,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死角多,是长期以来怒江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0年开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通县油路”、“县际公路”、“农村通达工程”等一系列兴边富民行动给怒江交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州委州政府优先建设片马至兰坪、六库至贡山“大十字架”交通主干线,把加快重点公路建设步伐作为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大批对全州对内对外开放、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起关键性作用的重点公路相继开工建设。

2003年开工建设的怒江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省道228线金厂岭至六库二级公路,经过长达七年的艰苦建设,于2010年底全面完工,标志着云南省实现从昆明通往16个州市所在地公路全部高等级化。剑兰二级公路、六曼二级公路相继完工,保泸高速、怒江美丽公路、怒江机场二级公路正在建设。这些重点项目将为加快澜沧江、怒江水电开发和兰坪铅锌矿开发,进一步促进怒江对内对外开放、打赢脱贫攻坚站、全面决胜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保障。

旅游“大环线”贡山至德钦公路、福贡至维西公路、丽江至兰坪公路正在抓紧建设,六库至片马口岸油路、丙中洛至西藏察隅公路已改造完成;六库至兰坪二级公路、泸水至腾冲公路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六库怒江二桥环线工程和大南茂怒江大桥等重要桥梁的建设完成,进一步加快了怒江州城市化发展进程。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贡山县“溜索改桥”工程独龙江乡孔当村大桥

实现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面目标

从1979年全州第一条通村公路——泸水县老窝乡荣华村公路建成通车,到2017年全州所有行政村100%实现路面硬化目标,怒江州农村公路建设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怒江山高谷深,群众居住分散,全州29个乡镇272个行政建制村(办事处)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松散的村寨分布,使全州农村公路建设面临投资巨大、公路联网成本高、保通养护难度极大、安全隐患众多等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2002年,怒江州委、州政府提出,今后全州农村公路建设一是以县乡公路油路化为目标,加紧县际公路和乡际公路改造、新建,早日形成便捷、安全、畅通的县乡公路大环线;二是以乡村公路畅通化为目标,逐步形成覆盖广大乡村的公路网络体系;三是打一场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卓有成效的农村公路建设战役,使全州农村交通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全州农村公路建设总共完成99个1211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4个农村客运站点项目和7个农村公路港口改造、渡改桥项目,共完成投资3202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7021万元,成为全州历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最多,建设里程最长和首次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一年。

2017年12月25日,兰坪县兔峨乡大麦地村硬化公路工程顺利完工,标志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72个建制村100%实现了通硬化公路目标,为全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峡谷铺路人

全面提升服务“三农”效率

怒江是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山区农业人口占多数。大部分农村公路因高山峡谷的特殊地形地貌,以及初期投入严重不足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使山区农村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长期以来,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立足于实际,强化部门职责意识,始终以服务好“农业、农民、农村经济”为重点,加大依法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力度,进一步规范了道路运输市场,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确保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取得良好成效。

随着道路里程的大幅增加,城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增大,为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的安全监管,从2005年开始,州县运政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四关一监督”,以强化源头安全监管工作。即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或达不到条件的运输企业,坚决清理退出运输市场;严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关。消除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环节中因驾驶员责任造成的道路交通运输事故;严把驾校资质和教练员上岗资格关。对不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求执行的驾校,责令限期整改;严把车辆技术关。强化营运车辆二级强制维护,加大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监管力度和资质管理,切实提高检测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强汽车客运站场源头监管。实行驻站管理,严格执行“四证一牌一单”报班制度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客运管理制度,落实客车发班前的例行检查制度等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站内安全宣传,提高广大旅客安全乘车意识。

同时,针对怒江州农村客运市场存在“散、小、多、弱”的特点,2005年至2010年,全州共成立了4个农村客运公司,投入农村客运车辆共1000多辆。到2011年底,怒江州29个乡镇已经建成营业8个乡镇客运站,正在开工建设10个乡镇客运站,其余11个乡镇客运站正在积极申报。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管理,使全州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得到极大好转,经营行为得到明显规范,企业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全州道路运输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彩虹飞跨“三江”

逢山筑路,遇河架桥。怒江境内由于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跨境而过,群众都居住在“三江”两岸,因此,州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把在“三江”上修建汽车大桥、拖拉机吊桥、人马吊桥和人行便桥等各类桥梁,作为每年交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

上世纪60年代在怒江上修建的跃进桥钢索汽车吊桥是怒江州境内的第一座跨江汽车大桥。在此后的50多年里,州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把修建“三江”桥梁作为每年交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2007年,州交通运输局对全州“三江”桥梁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就新建和改造“三江”桥梁进行了发展规划。因半永久式柔性悬索吊桥造价相对较低,多年来,怒江州一直采用修建此类吊桥代替溜索来解决“三江”两岸群众过江难问题,占怒江州“三江”跨江大桥总数的90%。半永久式柔性悬索吊桥因其结构特性决定了其使用年限短、荷载等级低、需要经常性维护等特点。因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全国特困地州,国家和省财政无专项桥梁养护资金,“三江”上的跨江大桥基本处于失养状态,每年能列入云南省危桥改造项目的危桥仅为1至2座,要把怒江州现有的40座危桥改造完一遍需要20年,并且每年还有新增的危桥。

2010年年底,福贡县拉马底村“索道医生”邓前堆过溜巡医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邓前堆“希望帮助修建一座跨江桥梁”的请求作出了重要批示。为了及时贯彻落实好李长春同志的批示精神,2011年3月,交通运输部领导在深入怒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委托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怒江州人民政府联合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怒江州怒江、独龙江、澜沧江2011年——2013年溜索改桥建设规划》,决定对全州现有的42对跨江溜索进行溜索改桥,彻底改善“三江”两岸群众过江难问题。2013年,《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批18座“溜索改桥”项目按计划如期完成,使居住在“三江”两岸的群众“过江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营盘镇凤塔村建成怒江州第一个村级农村客运综合服务站,于2017年8月30日建成运营

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怒江州整州帮扶工程”,打响了被称为全省脱贫攻坚“上甘岭”战役,其中,把帮助怒江改变落后交通基础设施面貌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帮助怒江实施“溜索改桥”工程。2015年,怒江州共有18对溜索列入国务院扶贫办、交通运输部支持云南省建设的139个“溜索改桥”工程项目中,全州“溜索改桥”攻坚战开始攻克最后的“堡垒”。

在第二批实施的18座“溜索改桥”项目(交通运输部车购税补助和国务院扶贫办扶贫资金补助各9座)中,泸水县1座、福贡县2座、贡山县3座、兰坪县12座,计划总投资14438万元,上级补助10143.5万元,地方配套4294.5万元。

2016年12月5日这一天,是怒江交通发展史上特别值得记住的日子:当天,怒江州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二批“溜索改桥”工程所有项目,标志着“溜索”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成为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跨江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几年来,除“溜索改桥”工程外,还有2座跨江桥梁的建成通车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通建设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2015年1月,位于六库新城区的怒江通达桥正式建成通车,该桥为独塔钢索面斜拉桥,为目前云南省境内此类桥梁第一座,是怒江州境内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上第一座按照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宽32米)标准修建的大型公路跨江桥梁,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困扰州府六库多年的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因其独特的桥型和绚丽多彩的灯光效果,已经成为六库城区一道新景观。横跨怒江的大南茂桥是目前怒江州境内“三江”上最长的大型公路桥梁,全长700多米,与怒江通达桥及交通环线形成互连互通的六库城区环型交通网络,对加快六库城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138座各类跨江桥梁犹如七彩长虹,连接着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江”两岸,使境内公路网络得到较大提升,综合交通效益正逐渐凸显,也使党心与地处边疆的怒江各少数民族群众心连接得更加紧密,为怒江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决胜小康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保障。

独龙族群众获得了“第二次解放”

2014年1月3日,对怒江各族人民和怒江交通发展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获悉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时作了重要批示:“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希望你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4月10日,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标志着独龙江从此告别雪封山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极大地激发怒江各族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独龙江公路改造完成近三年多以来,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28.5万元,比2013年增长83.57%;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比2013年增长90.74%。独龙江公路改建完成后,彻底打破了大山阻隔,这条连接山外世界的“彩练”,托起了独龙江乡和整个独龙族人民新生的天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怒江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怒江州交通志》记载,197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怒江州只有12条公路534公里,截止2017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达5740.9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62.8公里,三级公路261.5公里,四级公路4553.1公里,等外公路763.5公里,四十年间新增公路里程达5206.9公里;全州272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目标,已建成客运站17个,其中,三级站6个,四级站3个,五级站4个,已完成建设待验收评定等级4个,完成招呼站建设78个,客运站点建设稳步推进;全州共开通公交线路19条,拥有公交车105辆,营运线路总长349公里;出租车437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始终坚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加强行业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市场监管,行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