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最美养路工——记怒江峡谷公路人余友妮

2019-07-08 17:22:26 80
作者:                                    来源: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时间:2019-07-08

怒江公路局公路历史文化传承室里珍藏着七十年代峡谷公路职工简单原始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图片资料,它陈列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它保存的是怒江峡谷公路人的风骨、是怒江峡谷公路人的精神!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原始工具、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资料,让人们了解什么才是奉献,什么才是忠诚,什么才是初心!

图片关键词

作为第二代峡谷公路人,余友妮的座右铭永远是:不管社会怎样变化,时代怎样发展,老一辈养路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变,甘当铺路石的精神不能变,奋发向上的精神不能变。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养好脚下的公路。她常说:“我与路结缘也有20年了,我为能够参与管养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浇铸而成的峡谷公路而感到骄傲,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

甘当铺路石的“路二代”

余友妮是土生土长的怒江傈僳族,父亲是曾参与云南“156”工程的第一代的养路工。“156工程”地势险峻,东有碧罗雪山,西有高黎贡山,中间夹着奔腾咆哮的怒江。公路穿岩而过,真是“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江”的深谷,是云南公路修建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短短的156公里公路,死亡88人,伤残135人。经过6年多的艰辛鏖战,结束了怒江几千年来交通闭塞的历史。可以说,这条路是用第一代养路工的鲜血和汗水浇铸而成的。

回忆起父亲工作时的艰险,余友妮感慨良多:“爸爸是在156工程(碧贡线修建)时参加工作的,有一次大塌方,当时边坡坍塌石头都垮了下来,安放的炸药没有引爆,爸爸后边去到那里炸药爆炸出来,人受伤了,炸药爆炸的时候都把他炸飞到江边了,全身受伤,身体全部都是伤疤。当年爸爸在伤势基本复原后,依然继续从事着公路养护工作,并且从小就一直对我进行教育和熏陶,这与我后来选择从事公路养护是密不可分的。”

余友妮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怒江山高坡陡,又是大峡谷,没有这条公路实在发展不起来。”所以从学校一毕业她就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养路工这份职业。一晃就已经是20年了,她与这条公路已紧紧相连在一起了。

公路守护神

余友妮所在的石月亮女子公路管理所,位于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9名职工管养着62公里公路。她们的职责是“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她们的生活就是“养路为业、站所为家”。她们是一个大家庭,每天一个桌子吃饭、一栋房子住着、一条路上劳作。

怒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比如独龙江、怒江第一湾、石月亮等。但怒江地势险要,她们管养的公路大多是沿江公路和盘山公路,目前,还没有通飞机、火车,对外交通就只有靠公路。石月亮所管养的省道S237丙(中洛)瑞(丽)线62公里公路,又是贡山和福贡两县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是对外交通的生命线,因此,保障畅通成了她们身上最重要的责任。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养路工的真实写照。夏季烈日炎炎,怒江沿岸又属于典型的河谷气候,室外气温高达38度,她们常常被晒得脱皮,有时候甚至中暑晕倒。但此时也是养护道路的最佳时期,处治小坑塘、小沉陷、封缝、人工刮油,任务十分繁重。从前,普遍用的是桶装沥青,要现场烧火加热,沙土、灰尘伴着沥青刺鼻的浓烟,熏烤得大家喘不过气来。现在生产条件好得多了,使用的是热沥青,路面病害处治都统一由分局应急中心组织,她们做好具体实施。

一年一次的行道树刷白工作是时间紧、任务重,她们早出晚归,身体上沾满了油漆和涂料,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看到公路两侧的树木变得整齐,各种标志红白相间,刷得醒目、明显,道路又多了一重保障时,她们的心里美滋滋的。

图片关键词

雨季到来,路上的情况更让人担心了,一下雨她们就睡不着觉,心里急呀!就担心发生水毁、阻车。所以坚持每天上路巡查,排除边沟淤塞积水、疏通桥涵泄水孔。近年来,怒江雨季来得早、持续时间长,福贡、贡山每年春节后就开始下雨,一直持续到10月底,所以每年她们80%以上的精力都投在了公路抢险保通上。很多时候泥石流冲到路面上,过往车辆一碾压,板结成块,清理就更困难,她们只能用铁锹铲,手上磨起了血泡,包上手绢继续干,车轮溅起的泥水糊成了泥人,只当自己换上了一件新铠甲。

由于辖区内没有可绕行公路,只要哪里一阻车,整个对外交通就被迫中断,社会影响大,作为公路养护部门和职工承受着巨大的保通压力。常常是干了一天活收工回来,半夜还会被保通电话吵醒,继续撑着疲惫的身体,赶赴现场抢险保通。大多数时候是白天才把责任路段的塌方清理好,晚上一下雨,路上又面目全非,又得重新清理一遍。这样繁重又单调重复的工作她们早已习惯了,这就是峡谷养路工的日常工作状态。

没有养路人,哪有大道宽

没有栽花人,哪有花烂漫;没有养路人,哪有大道宽!每当看到过往司机和行人那充满安全与希望的眼神,看到怒江一天天的发生变化,作为平凡而普通的养路人,每当余友妮看到道路恢复通车、受阻的车辆得以放行、受困的人们可以回家时,她觉得大家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那份自豪,她认为这就是这一群人存在的意义。

石月亮所比其他所有点特别,大部份都是女的,体质比男的弱点,但是里程和干的活也是跟别的男同事一样的,有些时候掀石头,男同事一个人就可以抬得动的,而女职工们要两三个人才能抬得动。

有一年,福贡县雨雪不停,傍晚,一辆重卡车压垮有效路基路面,横在了路中间。余友妮带领值班的姐妹们赶到事发地,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夜间,道路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她一边安排人员轮流坚守在只有零下3摄氏度、寒风刺骨临江公路上,一边和同事请来附近村子的老乡帮忙卸货。卡车车主是外地人,夜幕降临,堵在路上,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接过余友妮递去的一杯热水时,司机感叹说:“真是遇上好心人了,傈僳族女人真能干!”

一心扑在养路工作上,余友妮常感到一丝愧疚:“作为女儿、儿媳、母亲妻子,我都没有做好。有一次我婆婆的妈妈去世了,我又在大塌方的路上抢通,老人也只是说女儿你所今天忙不忙,我说非常忙,我家婆婆说女儿你忙,她也没有说给我奶奶去世了。对奶奶去世这件事,我无法忘怀,这也是我对家人永远无法弥补和放下的愧疚。”自古忠孝难两全,余友妮只有擦干眼泪带着姐妹们,继续踏上充满风雨的公路养护征程。

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余友妮先后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怒江州第二届劳动模范”,并获得“怒江青年五四奖章”、是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最美女职工”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2016年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8年被省妇联授予“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峡谷道路养护的一片蓝天

扬起的尘土遮住她们的身影,一团团的尘雾中,夹杂着她们的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终日奋战在峡谷公路上,默默奉献青春年华。移动的橘子红成为了峡谷腹地一道靓丽的风景,被过往行人旅客亲切誉为“马路天使”、“铁娘子护路队”、“公路守护神”等,她们用脏与累、艰辛与汗水为沿线群众和过往车辆行人营造了一个安全畅通、整洁舒适的交通环境,用娇小的身躯和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峡谷道路养护的一片蓝天。

辛勤的劳动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无悔的青春换来的是脚下的坦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团队,余友妮管理所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被怒江公路局和云南省公路局连续多年评为“文明先进管理所”,被评为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是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就像行业歌曲《护路卫士》里唱的:“塌方险情,就是召唤的命令,确保畅通,就是我们朴素的忠诚”。多年来在历次自然灾害面前,余友妮和娘子军们充分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承重”的新时期公路人优良品德,吃住在工地,指挥在现场,抢险在一线,闯过一道道险情难关,确保了怒江经济干线的畅通。靠的就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这就是峡谷“铺路石”精神“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