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40载 攻坚克难谱新篇

2018-11-07 18:03:27 76

栉风沐雨40载 攻坚克难谱新篇

——武定县奋力决战脱贫攻坚走好跨越发展之路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武定县城新貌 杨峰平 摄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乡村巨变 花云 摄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武定三岔箐大桥 贺明辉 摄

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

彝族万人跌脚舞 胡德云 摄

     金秋时节,罗婺大地一派丰饶景象,武定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伴着改革开放不断铸就辉煌。40年来,武定与祖国一起成长、一起变迁、一同跨越,在栉风沐雨中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全县27.96万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挑战中革弊求新,在奋进中践行科学发展,在脱贫攻坚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取得了骄人成绩,谱写出新的华章。

    经济社会

    沧桑巨变

    2018年1至9月,全县GDP实现552027万元、增长10.7%,是1978年的172倍。

    2018年1至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9.3%,是1978年的7871倍。

    2018年1至9月,全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54889万元、增长12.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3210万元、增长23.51%,分别是1978年的229和674倍。

    2018年1至9月,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98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95元、增长9.3%,分别是1978年的76倍和100倍。

    2018年1至9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42万元增加到97084.9万元,翻了62倍,比上年同期增长12.4%。

    2018年1至9月,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40756万元,同比增长6.2%(按可比价计算)。

    2018年1至9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8800万元、同比增长21.7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021万元、增长21.7%(按可比价计算)。

    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推进

    针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县情,武定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聚合力、增活力,广泛调动一切力量参与扶贫,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资源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武定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制定出台全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仅今年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38万元,全县55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1678万元,户均增收1658元。

    瞄准特困群体,全县大力实施兜底保障工程,加强脱贫攻坚与农村低保的政策衔接,5112户108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占农村低保户的69.2%,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金1106万元。

    为加强扶贫资金的统筹管理和使用,全县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严格管好“钱袋子”,使脱贫基础更加夯实——近年来共融资整合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9.5亿元,集中投向贫困地区道路建设、饮水安全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硬化农村公路2708.37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82%;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685件,有效解决123312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39亩;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97个,累计建成795个农村公共活动场所。

    在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住房保障上,武定县累计投入安居房建设资金11亿元,实施安居房建设24603户,占全县农村居民总数的37%。其中,实施扶贫安居工程7147户29503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54户9632人,配套完善安置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施农村C、D级危房改造24112户,占全县农村C、D级危房总数的79.3%,全面消除农村茅草房、杈杈房,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贫困户住房安全稳固的问题。

    为进一步拓宽扶贫渠道,武定县还积极引导就业促增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工程。今年以来,全县贫困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38922人,占贫困劳动力的69.2%,实现转移就业收入达5.7亿元。

    在健康扶贫工作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签约家庭医生,今年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3099人减免医疗费用454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

    围绕教育扶贫工程,武定县实施教育改薄项目98个,全县2161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1405.07万元,其中发放资金75万元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50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督导评估。

    生态扶贫工程上,兑付生态补助资金共439.7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300户。

    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上,武定县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县117家民营企业与11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扎实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沪滇扶贫协作措施,完成1120万元的上海市嘉定区对口支援猫街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沪滇合作1500万元的项目和上海援助3405万元的武定县就业实训综合大楼、插甸镇正邦集团生猪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嘉定区所辖6家单位与10个乡镇结对帮扶,所属部门和企业与68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招商银行今年投入扶贫资金564万元,完成扶贫项目建设38个。

    生态文明建设长足发展

    紧紧围绕“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武定县通过深入推进“七彩云南·生态武定保护专项行动”,切实抓好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法律宣传进企业。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武定县积极组织25家县级部门、11个乡镇及中小学校开展集中宣传,邀请法律顾问对全县70家企业开展环境法律法规培训,以最严环境保护制度和违法案例的讲解,改变企业以往“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旧观念,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普查工作全覆盖。通过全县16家职能部门和11个乡镇40余名污染源普查工作人员的努力,摸清全县1857个清查对象底数,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摸清污染“敌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精心安排部署,对涉及到的16项问题认真整改,以此为契机共创“美丽家园”。

    全县不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格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洁河道、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实施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目前,发窝乡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猫街镇、环州乡、白路镇、高桥镇、插甸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51个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村,创建州级绿色学校31所、省级绿色学校5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95%,城市绿化率达32.86%,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51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武定县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州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在“五网”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水电设施方面,全县中小型水库已发展到73座,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实施了羊旧水库等3件小(一)型水库新建工程;对19件小(一)型、39件小(二)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实施“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中低产田地改造27.15万亩;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仁和水库建设、保处鲁水库等7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110kV牡丹(禄金)输变电、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稳步实施,县城完成污水管网铺设32.5公里,阿庆争水库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路网建设上,全县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250亿元,武昆高速、武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G108武定段改造提升76公里。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多亿元,新建市政道路18.5公里,狮山大道全线贯通。

    截至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700.09公里,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1个乡镇完成通乡油路建设,133个村(居)委会全部通混凝土硬化路,5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99.8%、通硬化路率89%,建制村通班车率达88.5%。武定通用机场、长冲至己衣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在园区建设中,武定县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0多亿元,“一园五片区”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禄金新型工业片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三月山风电场一期投产发电。2017年,全县以省州涉及重点项目和县级100项重点项目为抓手,完成“五网”建设投资13.4亿元,集中开工项目3批48个,完成投资22亿元。同时,全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潜力,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升,分别达31.4%、33.3%。

    此外,全县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乡镇、行政村光缆覆盖率达100%。

    民生保障工程大幅提升

    短板就是机遇。针对贫困地区群众面临的“共性问题”,武定县始终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抓投入、抓项目、抓建设。

    瞄准教育短板,武定县积极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使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已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一乡一幼”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面改薄”和长效机制项目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已累计下达“两免一补”及营养改善计划资金6351万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考总上线率分别达99.98%、90.3%、97.55%。

    医疗卫生方面,武定县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健康服务均衡普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有序推进,11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彝医馆;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完成120急救中心建设,搬迁新建县妇幼保健院、大同医院;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评审,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改善就业创业问题上,武定县通过大力实施“云岭全民创业计划”,共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33户72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2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培训农村劳动力41908人次,实现转移就业82416人次。

    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武定县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迄今,全县累计支出社会保险资金11.4亿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41亿元、投入残疾人康复就业等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参保率达93.9%;健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长效机制,累计缴存保证金5720万元;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亿元,兑付残疾人两项补贴368.2万元;完成“9·17”洪涝泥石流灾害民房恢复重建,分配保障性住房5962套,有效缓解了群众住房困难。

    统计显示,全县仅2017年就实施8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达19.9亿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民族团结进步硕果累累

    作为一个多民族县份,历届武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2006年开始不断探索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在总结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武定县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战略目标定位。

    围绕这一战略定位,武定县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以创建“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县域民族经济跨越发展,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示范县为目标的《武定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规划(2013-2015)》和《武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

    由此引领,全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规划及考核命名办法,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整合资源、县乡村组四级联创”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格局和“五入一帮扶”工作法;强化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注重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以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营造浓厚良好的创建氛围;狠抓督查考核,把创建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检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强化队伍建设,加大民族干部培养力度,提高各民族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民族宗教地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近5年来,全县争取民族宗教专项资金6323万元,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50多亿元,实施大投入、大扶贫攻坚战略,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在实现各民族政治共信、经济共强、文化共荣、社会共通、生态共建、信息共用、民生共享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县民族经济的跨越发展、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2013年,武定县被省民宗委列入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的10个示范县之一。2014年9月,武定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12月,武定县被国家民宗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黄玉梅  贺明辉  彭晓莺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