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万亿专项债提前下达!全部投向基建!

2020-03-24 16:37:39 13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就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刘国洪就重大项目开工、专项债券发行、用地需求保障等回答媒体提问。


blob.png

截至3月20日,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10233亿元,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还有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财政部:

逾万亿专项债提前下达 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表示,截至目前,财政已下达2020年中央基建投资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进度较去年同期提高12.6个百分点,同时还提前下达车购税资金2500多亿元,港口建设费70多亿元,民航发展基金240多亿元,全部用于支持公路、港口、航道、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还提前拨付中国铁路集团总公司200多亿元,促进铁路建设复工复产等。

此外,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8480亿元,包括一般债券5580亿元,专项债12900亿元,其中专项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079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6%。其中,一般债券3846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69%;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9%。

宋秋玲表示,本轮发行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行进度加快。截至3月20日,已经有9个地区完成了提前下达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这9个地区是北京、天津、辽宁、宁波、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已经全部完成了发行任务。

二是期限更加合理,长期债占比超过8成。截至3月20日,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是16.2年,与往年相比,债券期限与其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限更加匹配。其中,10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发行了12131亿元,占比86.2%。

三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截至3月20日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10233亿元,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还有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各地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的资本金的债券规模达到1200亿元,可以带动相当大的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

国家发改委:

复工率逐步回升 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近九成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目前重大项目复工率已逐步回升,除湖北外,据对各省约1.1万个重点项目统计,截至3月20日,重点项目复工率为89.1%

分行业看,重大铁路项目已基本复工,京沈高铁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重大公路、水运项目复工率为97%,北京至雄安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公路项目已复工并加快推进。机场项目复工率为87%。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工程,春节期间持续作业。重大水利工程复工率为86%。引江济淮工程、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已复工建设。重大能源项目已基本复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工程已复工。总投资950亿元的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已全面复工。重大外资项目已基本复工。宝马全球最大生产基地——沈阳华晨宝马第三工厂项目2月17日复工后正加紧推进。其他领域的重大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欧鸿表示,为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下一步将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开复工。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将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地方专项债券规模。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建设。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同时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是确保精准投资,不搞“大水漫灌”。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自然资源部:

推动《土地管理法》修改 用地审批不耽误

“通过推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启动特殊程序加快审批。相信复工复产重大投资项目用地涉及到用地审批绝不会耽误。”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刘国洪表示,为满足项目用地合理需求,一方面,改革计划管理,精准投放增量。取消因素法分配,改为土地要素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另一方面,激励和约束并举来加大盘活存量。过去两年消化处置已审批未供应及闲置土地有890多万亩。2017年以前批而未供的土地大概还有1450万亩,存量盘活还有比较大的潜力。

“下放用地审批权以后,必须仍然坚持一般的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规定。”刘国洪表示,通过授权和委托下放土地审批权,绝不意味着放松用地审批当中的审查和监管,改革的目标是对省级政府更多地放权而决不是放松。


目前,全国交通项目的开复工现在基本正常,实现全面复工达产已经基本具备条件。据了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经审议通过了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指导,统筹推进更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

来源:建筑时报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