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主要做法

2018-10-06 15:16:56 49



一、基本情况

昭通水系丰富,河流众多,全市径流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47条,其中跨界河流64条,跨省界27条、跨州市界5条、跨县区界32条。全市已建水库(电站)203座,其中大型水库(电站)3座,中型水库22座,小(1)型水库55座,小(2)型水库123座。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633名,其中市级河长20名、县区级河长393名、乡级河长1414名、村级河长2806名,实现了所有河流库渠见河长、全覆盖、无遗漏。

二、取得成效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积极而为,有力推进了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一是河流治理成效明显。全市共投入2.9万人次,出动整治车辆、机械1659次,综合治理河流77条,河道1383.37km,清除河道垃圾及淤泥0.69万吨,整治面积达44.75万㎡;二是联动执法成效明显。开展联合执法577次,出动执法人员2416人,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1.4万㎡,处置非法排污口31起,依法处罚或取缔违规企业55家;三是河道生态恢复成效明显。全市投入资金3201.19万元,恢复河道两岸生态5.5万㎡;四是创新工作成效明显。我市创造性开展的“一个U盘下达总河长令”模式,得到了国家河长办高度肯定、赞扬。

三、主要做法

(一)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河长到位(全市四级河长共4633名);二是工作方案制定到位(2017年底全市11县区均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三是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出台了10项制度,全市初步建立了完备的河长制工作制度体系);四是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建立了督查考核制度,并对河长制工作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开展了督察、考核)。

(二)划清两条线。一是划清绿线:所谓“绿线”,即指河床范围内之水体。划清绿线,就是在绿线范围内做好水质监测、保持水生态平衡。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江河源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入河库渠污染源的排查,禁止绿线范围开发,着力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努力实现江河源头保护区和重要水功能区污水“零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划清黄线:所谓“黄线”,即指河床以外至河道左右两侧岸线以内部分。划清黄线,就是对黄线范围内建筑物“杜绝增量、逐步减少存量、建立机制、确保长效”,通过着力实施畅水工程,对岸线乱占滥用、非法采砂采石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加快县乡“一水两污”、垃圾场建设,着力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和河库渠岸线绿化、湿地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恢复河库渠行洪和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切实从源头上保护河道。

三是采取五条措施。一是着力构建“六个一”机制。全市范围内河流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治”、“一河一察”、“一河一清”。二是实行“一个U盘下达总河长令”。由市河长制办公室采取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全市17条主要河流、3座水库进行全覆盖空中全景拍摄,市电视台和日报社同时进行地面实地拍摄,经过专业影像剪辑后,分河流形成市级河长河流(水库)基本情况及问题清单视频资料拷贝于U盘,由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以“总河长令”下达各市级河长,实现“一个U盘一道河长令,一段视频一份责任清单”。三是全面推进“十三项专项行动”。通过全面推进“河长清河”、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剿灭”黑臭水体、河道采砂清理整治、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水源地综合保护、乡村“七改三清”、水资源“双控”、水域岸线保护、地下水清理整治、水生态修复、河库渠联合执法等十三项专项行动,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整治破坏江河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四是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围绕“河畅、水清、鱼游、岸绿、景美”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以全市河流治理为重点,结合环保督察整改、“四城同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迅速行动、积极而为,实施河道绿化,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快速推进河长制落地见效。五是织密“立体监督网络”。市、县两级全面建立了督察工作体系,建立了督查机制,实现常态化督查。各级河长办在沿河显著地段设置了河长制公示牌,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等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布了各级河长名单,全市聘请133名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担任全市河长制社会监督员,有力促进了河长制社会监督工作。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